优范网 诗词网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

念奴娇:《花庵词选》作“酹江月”。 书东流村壁:《花庵词选》作“春恨”。 东流村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宋·赵蕃《淳熙稿·卷四·重九前一日东流道中》诗,首联云:“明日乃重九,今晨更天涯。”宋·韩淲《涧泉集·卷六·归舟过东流丘簿清足轩》诗,首联云:“□船江头看修竹,谁家有轩号清足。”宋·韩淲《涧泉集·卷七·东流值雨》诗:“客恨何时了?萧萧雨未晴。异乡无伴处,荒县少人行。树色巡檐碧,江声绕枕清。且凭闲景物,陶写小诗成。”据诸诗语意,知东流为其时江行泊驻之所,且富游观之胜,故赵、韩二氏均览物兴感而有所赋咏。其必为池州之东流县,当无可疑。玩此词各语,亦江行途中所作,则东流村壁者,乃指东流县境内之某村,非村以东流名也。梁启超于《韵文与情感》中解释此词,谓东流为“徽、钦二帝北行所经之地”,盖误。 野棠:野生的棠梨。王诏校刊本、《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作“野塘”。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句:脱胎于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又匆匆,《阳春白雪》作“甚匆匆”。 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依然”。 一枕:《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作“一夜”。 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花庵词选》及《阳春白雪》作“银屏”。 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 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垂杨系马:宋·苏轼《渔家傲·感旧》:“垂杨系马恣轻狂。”系马,指拴马。 轻别:《花庵词选》及《阳春白雪》作“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句: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按:张愔任徐州刺史达七年之久,元和初以工部尚书召。白诗序中之张尚书即愔也。旧来多释为愔父建封,盖误。)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 曾见(jiàn):曾经见过。四卷本作“长见”。 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宋·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旧恨春江流不断: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断,《花庵词选》作“不尽”、四卷本作“未断”。 料得:预测到、估计到。 明朝(zhāo):以后、将来。 “尊前重见(jiàn),镜里花难折。”句:谓己别有所欢,不能再相亲近。宋·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尊,指酒器;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 近来多少华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春,自江西召为大理少卿,清明前后赴临安途经东流村时作。他曾经过此地,回忆当初一段恋情,因而感慨万端。上阕写旅途的凄寂和对往事的回忆。前两句点明季节,那本是恋情骤发的时节。次二句抒发孤馆的寂寞,东风无端地欺扰远客的美梦,枕上心怯难眠,寒气浸透了云母屏风。回忆起刚才经过的地方,那时正是“曲岸持觞”的时节,在弯曲的河岸分手,举杯凄凉,将马儿系在垂杨柳旁,难忘当年此地曾经离别的景象。现在人去楼空,倍增孤馆的凄情。 下阕写对旧日恋人的思念及寻觅不见的惆怅。“闻道”三句写传闻中女子的身份,传说繁花的街道东端,行人曾经窥见,惟帘下秀足如弯月纤纤。次二句写今日的怅恨。旧恨由于轻别而不能久长,新恨由于人去楼空,往事不堪回首。料想今后,筵席前重逢相见,她会像镜中花难以攀折,她也该吃惊地问我:近来有多少白发增添?全词将所见、所闻、所思、所盼交错抒写,形成浓重的怅恨氛围,显示了辛词婉约而沉郁的风格。

赏析2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赏析

辛弃疾的《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是一首充满感伤与追忆的词作,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情事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词中既有对昔日爱情的回忆,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

1. 上阕:追忆往事

  •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开篇以“野棠花落”点明季节,正值清明时节,万物凋零,象征着时光的匆匆流逝。词人用“匆匆”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清明时节本是祭扫、踏青的好时节,但词人却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仿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刬地”意为突然、无端,东风突然吹来,打断了词人的梦境,使他从睡梦中惊醒。这里的“客梦”不仅指旅途中的一场梦,更暗指词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醒来后,词人面对的是冰冷的云屏,孤寂与寒冷袭上心头,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孤独与无助。

  •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这几句描绘了词人曾经在此地与情人分别的情景。“曲岸”、“垂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而“持觞”(举杯)和“系马”则暗示了当时的离别场景。词人用“轻别”来形容那次分别,表面上似乎轻松,但实际上却充满了不舍与遗憾。这种看似随意的告别,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痛苦与无奈。

  •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词人回到故地,却发现人去楼空,往日的繁华不再。只有那曾在檐下飞舞的燕子,还能见证当年的情景。这里的“飞燕”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更是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寄托。通过燕子的视角,词人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

2. 下阕:新恨与旧愁

  •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词人听说在繁华的街道尽头,曾经有人看到过她——那个他曾深爱过的女子。透过帘幕,她像一弯纤细的月亮般美丽动人。这里的“纤纤月”既是形容女子的容貌,也象征着她如月光般遥远而不可触及。词人通过他人的口述,得知她的存在,但却无法再见一面,这更加深了他的思念与遗憾。

  •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词人将心中的旧恨比作春江之水,滔滔不绝,永无止境;而新恨则像重重叠叠的云山,绵延不断。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无尽愁绪。旧恨未消,新恨又起,词人的情感世界仿佛被无尽的忧愁所笼罩,难以解脱。

  •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词人想象着明天或许还能在酒席上重逢,但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彼此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曾经的爱情如同镜中的花朵,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再被采摘。这里的“镜里花”象征着虚幻与不可及的美好,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无力感与无奈。

  •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最后,词人设想如果真的重逢,对方一定会惊讶于他近年来的变化,尤其是那满头的白发。这一句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词人通过“华发”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深切悲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沧桑与变迁。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中多处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如“野棠花落”、“东风欺客梦”、“春江流不尽”、“云山千叠”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 虚实结合:词人通过回忆与想象,将现实与过去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设想,虚实相生,增强了词的情感层次。

  • 语言凝练:辛弃疾的词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短短几句便能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如“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无尽愁绪。

4.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人通过对昔日离别的回忆,表达了对失去的爱情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无情。词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词人在漂泊生活中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充分体现了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