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促织用前韵

促织用前韵

儿童探穴戏搜寻,隐迹苔阶深复深。 见敌有时能勇斗,无情终夜只清吟。 唤回枕上羁人梦,恼碎闺中织妇心。 莫向当今机局去,抛梭络纬已林林。

译文

儿童探寻洞穴嬉戏,寻找那隐秘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又深又广的洞穴。有时见到敌人敢于勇猛打斗,而到了夜深人静时却孤独吟唱。这声音将唤醒枕头上受羁绊的人的美梦,会搅乱闺房中的织女的心绪。千万别到当今的纺织机房里去,那里早已是快速织布的繁忙景象了。

赏析

《促织用前韵》一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关于促织(即蟋蟀)与人间情感交织的生动画面,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虫鸣,感受到诗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开篇“儿童探穴戏搜寻,隐迹苔阶深复深”,诗人以孩童的视角切入,描绘了一幅活泼有趣的场景:孩子们满怀好奇,在青苔覆盖的石阶间,深入洞穴,乐此不疲地搜寻着促织的踪迹。这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乐趣,也侧面反映了促织在秋日里的常见与人们对它的喜爱。

紧接着,“见敌有时能勇斗,无情终夜只清吟”,笔锋一转,将焦点对准促织本身。它们或勇猛好斗,面对对手毫不畏惧;或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吟唱,那清脆的鸣声似乎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促织作为昆虫的自然属性,又赋予了它们以情感色彩,让人不禁对这小小生灵产生敬意。

“唤回枕上羁人梦,恼碎闺中织妇心。”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促织的鸣声与人的情感世界相连。对于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旅人而言,促织的鸣叫如同故乡的呼唤,唤醒了他们心中对家的无尽思念;而对于深闺中的织妇,这连续的虫鸣却成了搅扰她织布的噪音,让人心烦意乱,或许,这更是她内心孤独与思念的写照。

末句“莫向当今机局去,抛梭络纬已林林”,诗人以讽刺的口吻,借促织之口,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现象进行了批判。这里的“机局”暗指复杂的社会环境或官场,而“抛梭络纬”则形象地描绘了织妇忙碌的身影。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与其卷入那纷繁复杂的世事之中,不如保持如促织般的纯真与自在,因为即便是在织妇的世界里,促织的鸣声也已足够繁密,提醒着人们简单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促织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又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意的深远与情感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