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三首
君好锦绣段,妾好明月珠。
锦绣可为服,服美令人愚。
不如珠夜光,可以照读书。
丈夫喜好精美的丝绸,妻子爱好明月般璀璨的珍珠。锦绣可作人的服饰,但衣着华美会让人忘记事理。还不如珍爱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夜光珠,夜晚用它来读书。
《古乐府三首》中的这一篇章,以简练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夫妻间志趣相异的温馨画面,同时寓含了深远的生活哲理。诗中,“君好锦绣段,妾好明月珠”开篇即点明了夫妻二人各自的心头所好:夫君偏爱那华丽绚烂的锦绣绸缎,而妻子则钟情于皎洁明亮的夜明珠。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两人性格与审美的差异,也巧妙地铺设了后续讨论的基础。
紧接着,“锦绣可为服,服美令人愚”两句,诗人借夫君所爱之锦绣,引出对物质追求与智慧之间关系的思考。锦绣虽美,制成衣物穿戴于身,能一时悦目,但若过分沉溺于外在的华丽,便可能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积累,从而“令人愚”。这里,“愚”并非单纯指智力上的低下,更多是指因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了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转而至“不如珠夜光,可以照读书”,诗人笔锋一转,赞颂起妻子所爱的夜明珠来。夜明珠以其独有的夜光,能在黑夜中照亮一方天地,更重要的是,它能成为读书时的伴侣,照亮求知之路。这不仅是对妻子高雅情趣的肯定,也隐含了对知识、智慧的无上推崇。在诗人看来,相比于外在的装饰,内心的充实与智慧的启迪才是更为宝贵且持久的财富。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中夫妻间的小情趣,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外在的华丽虽能一时吸引人的眼球,但唯有内心的光明与智慧,才能照亮人生的道路,引领人们走向更高远的境界。这种以小见大、寓理于情的手法,使得这首诗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对普遍人生态度的一种深刻反思与倡导。在快节奏、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这首诗无疑是一剂清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精神世界的滋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