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赏析2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之一,通过对草原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还蕴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草丛茂密、繁盛的样子,“原上草”点明了诗的主题——草原上的草。诗人通过“一岁一枯荣”这一自然现象,揭示了生命的周期性变化:每年春天草木复苏,秋天则枯萎凋零。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不仅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

2. 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表达了草的生命力顽强,即使被野火焚烧,只要春风一吹,依然能够重新生长。这里的“野火”象征着外界的磨难与困境,而“春风”则代表了希望与新生的力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无论遇到多少困难,终将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3. 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指的是远处的花草香气,“侵古道”意味着这些花草逐渐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晴翠”则是指在阳光照耀下,青草呈现出一片翠绿,与荒废的城市相接。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画面,古道与荒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而草木的生机勃勃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新旧交替、生生不息的道理。

4. 尾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最后两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王孙”在这里泛指即将远行的朋友或亲人,而“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同时也隐喻了离别时内心的惆怅与不舍。诗人用“满别情”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萋萋”的草木则成为了这种情感的寄托,象征着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总结:

整首诗以草原为背景,通过对草木生长与枯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轮回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意。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却富有深意,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关于生命、时间与情感的哲理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