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关山月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千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邑:一作“边色”,边境。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馀哀。”此二句当本此。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赏析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赏析2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 诗歌结构与意境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象,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

  • 第一层(前四句):描写边塞的壮丽景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四句写出了边塞的雄浑景象。诗人以“明月”为背景,描绘了天山上的月亮从云海中升起,光芒洒在广袤的大地之上。紧接着,“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长风呼啸,跨越数万里,吹过玉门关,给人以一种苍凉、旷远的感觉。这里的“天山”和“玉门关”都是古代边塞的重要地标,象征着边疆的遥远与险峻。

  • 第二层(中间四句):回顾历史,表达战争的残酷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四句通过历史的回顾,揭示了边疆战争的频繁与残酷。“汉下白登道”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曾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的历史事件,而“胡窥青海湾”则暗示了少数民族对中原边境的觊觎。诗人指出,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征战之地,无数将士在此牺牲,却很少有人能够平安归来。这里通过对历史的引用,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

  • 第三层(后四句):抒发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最后四句将视角转向戍边的士兵,描写了他们望向远方家乡时的悲苦神情。戍边的战士们长期驻守边疆,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脸上满是痛苦的表情。而此时此刻,在远方的家中,妻子们也在高楼之上,对着明月叹息不已。诗人通过对戍客和家人的双重描写,展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离散之痛,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

2.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诗中运用了“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宏大的边塞图景。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赋予了诗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无垠的边疆之中。

  •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汉下白登道”与“胡窥青海湾”的对比,既表现了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暗示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同时,诗人又通过戍客的思乡之情与家人在家中的叹息形成对比,突显了战争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悲凉,尤其是最后四句,通过对戍客和家人的描写,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当时边疆战士的真实心境,也引起了后世读者的共鸣。

3. 主题思想

《关山月》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绘、历史的回顾以及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诗中的“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是连接边疆与家乡的情感纽带,象征着人们对团圆和安宁的渴望。

总的来说,《关山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既有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李白诗歌中独特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