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春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秦地罗敷女采桑的情景。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敷女的美丽形象和她与使君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勤劳与自尊。
“子夜吴歌”是乐府旧题,原为吴地民歌,后被文人采用。李白的这首诗以“春歌”为主题,描写的是春天采桑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罗敷女是一位勤劳美丽的女子,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有着独立自主的性格。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秦地”指的是今天的陕西一带,而“罗敷女”则是诗中女主角的名字。罗敷女在清澈的绿水边采桑,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田园气息。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这两句细致描绘了罗敷女的形象。“素手”指的是她洁白的手,“青条”是桑树枝条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而“红妆”则形容她的妆容艳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罗敷女的美丽与青春活力。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最后两句表现了罗敷女的勤劳与自尊。“蚕饥”意味着蚕需要及时喂养,暗示时间紧迫,罗敷女急于回去照顾蚕宝宝。“五马”在这里指的是达官贵人(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五匹马拉的车),表达了罗敷女拒绝与权贵纠缠的态度。她虽然美丽动人,但并不因此而放慢手中的劳作,表现出她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尊严的坚持。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美女的诗篇,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罗敷女虽然美丽,但她更注重自己的劳动职责和社会地位,表现出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
总的来说,《子夜吴歌·春歌》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李白乐府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