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钱唐湖:杭州西湖的别称。因古时杭州名为钱唐,故名。後来写成「钱塘湖」。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彷彿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卽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足:满足。 白沙堤:指西湖东面的白堤,上有断桥等名胜。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赏析2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西湖美景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诗人在钱塘湖边行走的地点以及周围环境。孤山寺、贾亭是具体的地理坐标,表明诗人是在西湖周边游赏;而“水面初平”则写出了春水初涨,与远处低垂的云朵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引人入胜。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进一步刻画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早莺争着栖息在温暖的树枝上,新燕忙着衔泥筑巢,这一动一静之间,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活力。通过描写这些细节,诗人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花朵绽放,草木生长的美丽景色。“乱花”、“浅草”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渐欲迷人眼”则写出诗人沉醉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无法自拔。同时,“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暗示出春天刚刚到来,草木尚未完全长成,但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欣喜。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湖东美景的无限喜爱。诗人特别提到了“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里的“绿杨”与前文的“乱花”、“浅草”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春天西湖的美丽画卷。诗人在这里漫步,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愉悦,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西湖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