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biàn shū mài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
单字解释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成语
造句
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会有他这样不辨菽麦的人。
你整天读书;连这么简单的一笔帐都算不清;简直是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别看他一副聪明样,其实根本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他都这么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
父亲说我是一个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他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可到了这里简直就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他都这麼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一个不辨菽麦的人怎么能当好农业领导。
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麼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