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单字解释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成语
造句
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你最好别打草惊蛇,老板很喜欢peter,而你只是没没无闻的小人物。还是放聪明点儿,别吭声,等待时机。
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
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松懈后,可一举进攻。
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他的第二个冲动是不必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