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三纲五常

速览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内容。

三纲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君为臣纲:意味着在封建等级秩序中,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君主处于主导和权威地位,臣子应当尽忠职守,听从君主的旨意和安排。
  • 父为子纲:强调子女对父亲的尊敬与服从,父亲在家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决策权,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教导行事,遵循孝道。
  • 夫为妻纲:表示在夫妻关系中,丈夫是主导者,妻子要依从丈夫,以丈夫的意志为主要遵循,承担起相夫教子等家庭职责。

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 :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友善,有仁爱之心,能够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 :指的是行事要符合正义、公正的原则,在面临选择和行为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勇于为正义之事挺身而出,不做不义之举。
  • :侧重于社会的礼仪规范,人们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场合要遵循相应的礼节仪式,通过礼来规范言行举止,维护社会秩序。
  • :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智慧、见识和认知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不断学习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 :强调诚信、守信,人要言而有信,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诚实可靠的品质,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

“三纲五常”在封建社会长期被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在现代社会,其中一些封建等级观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而五常所包含的一些基本道德准则经过扬弃后,仍在一定程度上对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和个人品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详细释义

成语名称:
三纲五常
成语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成语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成语例句: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常,不能读作“cánɡ”。
繁体字形:
三綱五常
英文翻译: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成语故事:
三纲五常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三纲五常”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五的成语 三的成语 联合式成语 三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封建 时代 统治阶级 提倡 伦理 道德 三纲 五常

“三纲五常”的单字解释

“三纲五常”的反义词

“三纲五常”的近义词

“三纲五常”的相关成语

“三纲五常”的关联成语

“三纲五常”造句

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骆驼生驴子,怪种。你得好好的学习一下小时候的三纲五常,行为规范点。

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无妨,你担心的也在理,总之本官在朝一天,这三纲五常,总的颠倒不了的!

虽然我一再希望她直呼我的名字,但她总能摆出一堆三纲五常之类的大道理令我哑口无言,我自问不论口才还是见识都和她差得远,所以也只能由着她了。

他们不能反抗,三纲五常的法则就像钉子一样深深钉在他们的灵魂上,容不得他们去违背。

然,世人虽困七情六欲,守三纲五常,若得正道,亦可登云驾鹤,飞升仙界。

我且问你,可知三纲五常?何为三纲?

众人无不大惊,此时封建礼教之风甚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一不可逾越,再者江湖中人,信誉为重,商唐两家早有婚约,如今唐三娘未婚先孕,实是大为羞辱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