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中庸之道

速览

“中庸之道”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它的详细意思:

含义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及用法

  • 示例: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采取了中庸之道,既没有完全听从甲方的激进建议,也没有一味迁就乙方的保守想法,而是提出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让双方都能接受。
  • 用法:该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例如“很多人信奉中庸之道,认为这样能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务处理中保持平稳”。

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中庸之道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强调适度、平衡、恰到好处,避免过度与不及,但在现代语境中,有时也会被用来略带贬义地形容某人做事过于求稳、缺乏创新或棱角等情况,具体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来准确理解。

详细释义

成语名称:
中庸之道
成语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语解释: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成语例句: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 幸福的家庭》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繁体字形:
中庸之道
英文翻译:
a middle cours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中庸之道”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做法的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折中 平常 主张 不偏不倚 折衷 原则 态度

“中庸之道”的单字解释

“中庸之道”的反义词

“中庸之道”的近义词

“中庸之道”的相关成语

“中庸之道”的关联成语

“中庸之道”造句

一个毫无嗜好,完全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简直是妖魔,是没有翅膀的半吊子天使。基督旧教的神话里,天使没有别的,只有头脑。巴尔扎克 

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瓦雷里 

如果律师都能秉持一种和谐的人文精神,理性的扬弃中庸之道,将传统的人文道德精神融入律师固有的气质,律师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执两用中是衡量善恶的方法,中和至善是检验中庸之道的标准。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触及的问题过于透彻就没有品尝的口感与深远的意味,表面上虽然不痛不痒,不动声色,却能直指心灵深处。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中,作为一种根本的处世之道,中庸之道一方面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行为的适度性,从而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这使得中国社会有着某种特殊的稳定性,这是它积极的一面。

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他的做事原则是不离中庸之道,所以无大成就。

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