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退避三舍

速览

“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面及原义

  • “舍”在古代行军时指三十里为一舍。该成语字面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
  • 其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典故,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楚国时,曾受到楚王的款待,楚王问重耳若日后返回晋国当上国君,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说,要是两国交战,晋国军队会先退避三舍(以表示对楚王昔日恩情的报答)。

引申义

后来该成语常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主动回避冲突或矛盾等情况。

例如:面对对方的无端挑衅,他选择退避三舍,不想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

详细释义

成语名称:
退避三舍
成语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解释: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成语例句: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补充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舍,不能读作“shě”。
繁体字形:
退避三捨
英文翻译:
retreat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退避三舍”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三的成语 补充式成语 左传的成语 中考常考易错成语
成语关注:
后退 比喻 避免 对方 作出 行军

“退避三舍”的单字解释

“退避三舍”的反义词

“退避三舍”的近义词

“退避三舍”的相关成语

“退避三舍”的关联成语

“退避三舍”造句

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世人渴望成功,但面临压力,许多人都会退避三舍,纷纷扬帆去寻找另一个“胜利”的渡口,殊不知这是“临渊驱鱼,向丛驱雀”,殊不知压力其实是一座架于成功与平庸之间的便桥!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