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羁縻

速览

“羁縻”有以下几种常见释义:

本义层面

“羁”是马笼头,“縻”是牛缰绳,二者本义皆为束缚牲口的工具,后引申为系、拴。

引申义层面

  • 在控制管理方面
    • 指笼络控制。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或地方势力采用一种特殊的统治政策,即一方面保持当地原有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另一方面通过封官、赏赐等手段加以笼络,使其不生异心,维持名义上的臣服关系。例如,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羁縻州,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官职,让他们自行管理本地区事务。
  • 在牵制方面 有牵制、束缚的意思,强调对人或事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使其不能自由行动或发展。如“羁縻敌人”,就是通过一些策略和手段来牵制敌人,使其无法全力进攻或实现其战略目标。
  • 在停留、羁留方面 表示停留、羁留。指人因某种原因而滞留在某地,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离开。例如“羁縻异乡”,描述的就是一个人因为各种缘故被困在他乡,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详细释义

“羁縻”的读音

拼音读音
[jī mí]
汉字注音:
ㄐㄧ ㄇㄧˊ
简繁字形:
羈縻
是否常用:

“羁縻”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亦作“羁靡”。亦作“羇縻”。系联。束缚;控制。拘禁。指羁縻州。笼络;怀柔。亦作:羁靡羇縻

辞典解释

羁縻  jī mí  ㄐㄧ ㄇㄧˊ  

縻,系牛的绳索。羁縻引申为牵制、维系。
《史记.卷二五.律书》:「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近义词

笼络

反义词

放纵,斥逐

网络解释

羁縻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1、系联。2、笼络;怀柔。3、束缚;控制。4、拘禁。5、指羁縻州。

“羁縻”的单字解释

】: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拴;捆:羁縻(笼络)。

“羁縻”的近义词

“羁縻”的相关词语

“羁縻”造句

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

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产生的争端。

唐代的渤海国,是唐代羁縻州中的一员.

但在清朝后期,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最终给沙皇俄国的侵略以可乘之机,换来了丧失疆土的恶果。

而汉武帝的求贤诏则把卓绝超群的人才比喻为不愿接受羁縻的骏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夷州也是大唐黔中道黔州下辖49羁縻州之一,所辖五县,绥阳、都上、义泉、洋川、宁夷。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关雎。

也有人说“洞”是唐朝对邕州羁縻州基层行政组织的称谓,吴洞是今天的壮族地区,在壮族的婚恋风俗中,“鞋”是定情之物,并且是女方送给男方的。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